旭辉:由分资产向分收益转变——债权落地突围新思路
 

引言

当行业深陷债务泥潭,旭辉控股(00884.HK)以92.66%的境外债重组支持率、一线核心资产压舱的境内债方案,为民营房企化债提供了“高诚意、强执行”的破局样本。债权债务双方的战略清醒与资源腾挪,或将成为未来行业纾困的关键范式。

 

一、高票通过的境外债重组: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6月初,旭辉境外债重组方案以92.66%的惊人支持率通过,成为近年房企化债案例中的“现象级”事件。1250名债权人中,1236名选择支持,超半数接受债转股条款——这一结果远超市场预期,折射出债权人对旭辉未来价值的认可。

 

关键动作:

削债规模:减少52.7亿美元债务,占总额66%,显著改善资产负债表;

多元选项:提供现金回购、可转股债券等组合工具,满足不同风险偏好;

林中“坦诚沟通”:5月内部讲话中,创始人林中以“路线图+方法论”打消疑虑,将“活下去”的逻辑具象化。

行业意义:在多数房企与债权人陷入僵局时,旭辉证明“主动沟通+利益共享”或比“技术性违约”更能赢得博弈空间。

二、境内债重组攻坚:一线资产压舱与创新工具破局

6月13日,旭辉向境内债权人发送优化版重组议案,其核心策略可概括为:“以时间换空间,以资产换信任”。

资产包成色:押注核心城市优质资产

上海长寿路综合体:内环稀缺商业+写字楼组合,LEED金级认证,年租金收入超1.5亿元;北京密云低密住宅:现房销售+改善型需求支撑,去化率稳居区域前列;广州白云产城项目:TOD枢纽+教育康养配套,长周期现金流稳定。

分析:与部分房企用“边缘资产”抵债不同,旭辉押注一线城市核心地段,资产流动性、增值潜力俱佳,显著提升债权人接受度。

方案设计逻辑:分层兑付与风险隔离

60%额度以信托收益权兑付:避免股权分散导致的处置低效;

现金回购+资产退出双通道:2%现金回购比例虽低于融创,但资产包变现能力更强;

新增增信措施:原有抵押物不动外,追加京沪项目股权,强化保障。

对比行业:相较龙光“实物资产直接分配”、融创“应收账款质押”,旭辉的信托收益权模式更侧重“专业化处置”,降低债权人后期管理成本。

 

三、化债模范生的启示:诚意、透明与资产缺一不可

旭辉案例的标杆性,在于其打破了“躺平-博弈-僵局”的行业怪圈,提供三条关键经验:

创始人信用仍是关键筹码:林中的主动沟通与“道歉”姿态,消解了债权人对道德风险的担忧。其内部讲话流出的“详实路线图”,被债权人评价为“少有的清晰逻辑”。

资产质量决定方案天花板:一线城市资产包的强变现能力,是方案获高支持率的底层支撑。业内指出:“债权人宁可接受36%的信托份额,也不愿要80%的三线滞销项目。”

创新工具降低执行摩擦:通过信托收益权剥离资产处置权,旭辉避免了“众口难调”的股权分配难题,同时保留资产增值收益共享可能。

 

四、行业重构期的信号:由直接分资产变为经营后分收益更凸显职业重整人的重要性

当前,房企化债已进入“深水区”。旭辉的阶段性成功,或推动行业形成新共识:

短期:债权人从“保本”转向“止损+部分收益”,接受现实让步;

长期:仅靠展期无法治本,核心资产绑定+透明管理才是重建信任的基础。

展望:若境内债重组于6月底通过,旭辉有望成为少数实现境内外债务“双解”的民营房企,为行业注入一剂强心针。由直接分资产变为经营后分收益更凸显职业重整人等专业机构在未来化债纾困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