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与抉择:化债纾困的紧迫性与战略意义

事件

5月26日,碧桂园、融创中国两家房地产公司债务重组出现新进展。

融创中国26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发行的境外美元票据、可转换债券及强制可转换债券未偿还本金总额约82%的持有人已递交加入重组支持协议的函件,整体而言,现有债务未偿还本金总额约64%的持有人已递交加入重组支持协议的函件。

此外,公司知悉若干债权人正在履行必要的程序以加入重组支持协议。融创中国提示所有现有债权人,基础同意费截止日期现定于香港时间2025年6月6日下午五时。截至基础同意费截止日期前,有效持有合格受限债务并在记录日期仍持有全部或部分该等合格受限债务的同意债权人,将根据重组支持协议条款获得一笔基础同意费,金额等同于该同意债权人截至基础同意费截止日期前持有的合格受限债务本金总额0.5%,将同样以新强制可转换债券的形式按面值支付。

为免生疑问,就同一合格受限债务本金金额获得早鸟同意费和基础同意费的权利不可叠加。公告称,早鸟同意费,其金额等同于该同意债权人截至早鸟同意费截止日期前持有的合格受限债务本金总额的1%,将于重组生效日期或之前以新强制可转换债券形式按面值支付。

无独有偶,同一天碧桂园境外债务重组也有新进展。碧桂园5月26日发布关于清盘呈请的公告。据悉,为给境外债务重组争取更多时间,被债权人提请清盘的碧桂园,向中国香港高等法院申请清盘聆讯延期,中国香港高等法院于2025年5月26日批准了公司的延期申请,呈请聆讯现被延期至2025年8月11日。

公开信息显示,碧桂园的境外债务重组方案正在投票。今年以来,碧桂园有意加快重组的进展,并希望能在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5月23日,碧桂园发布重组的进展。截至公告日,相当于现有公众票据本金总额逾70%的持有人已经加入重组支持协议。碧桂园同时宣布延长同意费用限期,所有已呈交的加入函将维持有效。公告称,早鸟重组支持协议同意费用限期由5月23日下午五时延长至6月6日下午五时;一般重组支持协议同意费用限期由6月6日下午五时延长至6月20日下午五时。

当前,中国房地产行业正处于深度调整的关键阶段。碧桂园、融创中国等头部房企的债务重组进展,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存续,更折射出整个行业化债纾困的紧迫性。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和市场预期,债权人需以全局视角审时度势,早做决断,方能在这场债务重组浪潮中把握主动权,实现多方共赢。

 

一、债务重组:行业出清的必由之路

房地产行业的债务问题,本质上是高杠杆发展模式与市场周期性调整叠加的结果。随着“房住不炒”定位的深化和行业供需关系的转变,房企的流动性危机逐渐暴露。碧桂园和融创中国的债务重组方案,代表了行业化债的典型路径:通过展期、债转股、新债置换等方式,以时间换空间,逐步修复资产负债表。融创中国的进展显示,其境外债务已有64%的持有人加入重组协议,且通过“早鸟同意费”(1%)和“基础同意费”(0.5%)的激励机制,加速债权人达成共识。碧桂园的清盘聆讯延期至8月11日,为其争取了宝贵的重组窗口期,而70%公众票据持有人的支持,也反映了市场对有序重组的期待。这些举措表明,债务重组已非“是否进行”的问题,而是“如何高效推进”的课题。债权人若犹豫观望,可能错失最佳谈判窗口,甚至面临更严峻的资产减值风险。

 

二、化债纾困的紧迫性:时间与信心的赛跑


债务重组的核心在于平衡各方利益,而这一平衡需建立在市场信心之上。当前,房地产行业的复苏仍面临三大挑战:销售端疲软:购房者预期尚未完全修复,房企现金流承压;融资端受限:境外资本市场对中资房企的风险偏好降低,再融资难度加大;政策端审慎:尽管有“金融16条”等支持措施,但化债仍需以市场化方式为主导。在此背景下,债务重组的拖延将加剧“信用减值—市场恐慌—融资枯竭”的恶性循环。碧桂园和融创中国通过设置同意费截止日期(如融创的6月6日、碧桂园的6月6日与6月20日),正是为了倒逼债权人快速决策,避免因少数人博弈而陷入“囚徒困境”。

三、债权人的战略抉择:理性与远见,以决断谋未来

对债权人而言,债务重组并非零和博弈,而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过程。早做决断的益处显而易见:

财务激励:如融创的“早鸟同意费”可为债权人提供额外收益,而拖延可能导致机会成本上升;风险控制:无序违约或清盘往往导致资产价值大幅折损,有序重组则能最大限度保全债权;反之,若债权人过度追求短期刚性兑付,可能触发企业清算,最终导致“多输”局面。2022年恒大案例已警示,缺乏协调的重组可能加剧市场波动。

房地产行业的债务重组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尤其是对过往上下游供应链各经济主体经济韧性的考验,三年多来信融见过太多临门一脚却作茧自缚最终倒下的客户。对债权人而言,早日驱动债权落地获利了结是理性选择,更是对自身企业长期稳定的责任担当。在化债纾困的紧要关头,唯有以战略眼光超越短期博弈,方能共同推动自我与行业走向新生——化债的窗口期稍纵即逝,唯有果断行动,方能化危为机,共赴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