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5月7号上午九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发布会上,针对房地产市场央行和金管局提出几大增量金融政策,加力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势头,具体如下:
信融君仔细研究了这些政策,主要从供、需两个方面去发力。
一、 需求端:信贷宽松组合拳激活市场动能
人民银行推出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主要有三大类共十项措施。一是数量型政策,通过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加大中长期流动性供给。二是价格型政策,下调政策利率,降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调降公积金贷款利率。三是结构型政策,完善现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并创设新的政策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普惠金融等领域。
(一)流动性释放:
央行实施0.5%全面降准,释放万亿级长期流动性,银行体系放贷能力显著提升。
(二)利率工具箱深度调整:
1.政策利率下调10BP带动LPR同步下行,商业贷款月供成本普降;
2.公积金贷款利率直降25BP至2.6%(五年期首套),创历史次低水平;
3.结构性工具利率统一下调25BP至1.5%,PSL利率调降至2%。
(三)跨市场联动效应串联打击:
1.5000亿保障房再贷款加速存量房去化;
2.资本市场工具优化修复房企股权融资渠道;
3."两新"再贷款驱动地产关联产业升级。
二、供给端:制度性创新破解行业困局
1.融资协调机制升级:
"白名单"授信规模达6.7万亿;
覆盖1600万套保交楼项目。
2.新模式配套政策加速落地:
开发贷、住房贷、城市更新融资新规即将出台;
重点强化高品质住房金融供给。
三、下半年工具箱政策的预判
第一,在货币政策方面:利率政策仍有空间。预计还可进一步调降政策利率0.2-0.3个百分点。一季度美国经济出现负增长,陷入衰退风险加大,预计美联储最快6月会重启降息进程,境内外利差有望收窄。在此背景下,建议宽松货币政策进行前瞻性操作,下调七天逆回购利率0.2-0.3个百分点,大幅降低商业银行资金成本,缓解其经营压力,有效推动LPR下行,降低贷款利率与债券发行成本,刺激投资与消费增长。
第二,结构性工具创新可期。业界呼吁设立5000亿元稳外贸专项再贷款。在美国对中国制造滥施关税的冲击下,中国相关行业将呈现明显分化态势,纺织服装、家具、消费电子、玩具和塑料制品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附加值较低,更容易被替代,或因对美国市场依赖较大,承受了关税直接冲击与供应链重构的双重压力。建议设立5000亿元稳外贸专项再贷款,再贷款利率可低至1.0%,贷款利率不超过1.5%,重点支持相关外贸企业及其上下游重点企业,配合财政政策共同稳住外贸。
另外重启国债公开市场买卖操作,直接向金融市场投放超过5000-10000亿元流动性。一方面通过降准、公开市场操作等总量型工具释放大规模流动性,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与获取难度,配合政府债券的大规模发行。同时,还将推动社会融资成本下行,支持居民与企业信贷恢复增长,促进投资与消费。另一方面,释放政策调控的强信号,增强市场信心,稳住股市楼市。
总体而言,此次政策组合拳还是围绕“降成本+扩需求+稳预期”三管齐下。短期内LPR、公积金和结构性贷款利率下调,政策对首套房的支持效果可能强于投资性需求,将直接降低购房成本,提振市场交易活跃度,缓解房企流动性压力,市场仍以“稳量缓价”为主基调,住房市场的复苏将呈现“温和回暖、结构分化”特征;中长期则通过系列消费支持政策与市场信心修复,推动房地产行业新发展模式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