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话房产

引言

2025年全国两会如期召开,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再次成为政策关注的焦点。此次两会报告中,房地产相关表述达到300余字,是近年来篇幅最长的一次,足见中央对房地产行业的重视程度。报告明确提出“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并强调通过“因城施策”优化政策、推进城市更新、盘活存量资源等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房地产行业的债务风险化解和纾困工作也被提上重要议程。本期信融君将分析全国两会对房地产的表述,探讨其对行业化债纾困的影响,并展望未来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方向。

 

1.全国两会对房地产的表述

“止跌回稳”成为政策核心目标: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2025年房地产政策的重点是“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这一表述相较于2024年的“化解房地产风险”更为积极。报告指出,要通过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等措施,实现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平衡。表明政府将房地产市场的稳定视为经济复苏的重要抓手。为实现“止跌回稳”目标,报告也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工具,包括: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包括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以降低居民购房成本,激发购房需求。

专项债支持:2025年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增加至4.4万亿元,重点用于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为市场提供更多有效供给。城市更新与城中村改造:通过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

因城施策与需求释放:报告还强调“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旨在通过优化限购、限贷等政策,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例如,多地已出台公积金政策优化措施,降低首付比例、延长贷款期限等,以提振购房需求。

城市更新与存量资源盘活:城市更新和存量资源盘活成为政策重点。报告提出“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并计划通过专项债券支持土地收储和存量商品房收购。例如,广东省已率先发行专项债券用于收购存量土地,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样板。

建设“好房子”与高质量发展:“好房子”概念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住房,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居住的需求。这一方向将推动房地产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2.对行业化债纾困的影响

房企债务风险的现状:自2021年以来,房地产行业经历了深度调整,百强房企中已有46家暴雷,行业债务风险持续暴露。2024年房企债券到期规模达4828亿元,而发行规模仅为2158亿元,债务压力巨大。

化债纾困的主要难点:资金链紧张:房企融资渠道受限,流动性压力持续加大。库存高企:截至2024年末,新房待售面积约7.5亿平方米,未开工土地达53亿平方米,库存去化压力巨大。市场信心不足:购房者观望情绪浓厚,需求端复苏缓慢。

 

3.化债纾困的着力点

融资协调机制与“白名单”项目: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两会期间透露,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已审批贷款超过6万亿元,支持了1500万套住房的建设交付。这一机制通过“白名单”项目扩围增效,为房企提供了稳定的融资渠道,有助于缓解资金压力。

专项债券与存量资产盘活: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安排4.4万亿元专项债券,重点用于土地收储和存量商品房收购。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去库存,还能通过盘活存量资产为房企提供现金流支持。例如,北京、广东等地已启动存量土地和商品房的收储工作。

债务重组与风险化解:2025年开年,多家房企积极推动债务重组。例如,万科通过展期和担保等方式化解债务风险,碧桂园也与银行达成债务重组共识。这些举措表明,政策支持下的债务重组将成为房企纾困的重要途径。

 

4.未来展望

政策方向:稳市场与促转型并重。未来,房地产政策将继续围绕“稳市场”和“促转型”两大目标展开。一方面,通过优化政策、盘活存量资源稳定市场;另一方面,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建设“好房子”以满足多样化需求。

行业趋势:高质量发展与新模式构建。随着政策的深入推进,房地产行业将逐步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城市更新、存量资源盘活、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动力。同时,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构建也将加速,推动行业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