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GDP增速目标在5%左右。考虑到基数变化,相比2023年难度要明显增加,这也意味着,2024年主基调仍将是拼经济。
在此背景下,宏观政策依旧偏向宽松,央行于2月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2月20日,央行发布5年期以上LPR为3.95%,此前为4.2%,单次下调25个基点,为历史单次最大降幅。
楼市调控方面,经济时报发文称,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商品房总体短缺时代已基本结束,一线城市限购政策渐进式放松是大势所趋。随后,上海、广州、深圳、北京相继出台相关松绑政策。
在一系列大动作铺垫之后,2024年房地产行业将怎么走,尤其是首当其冲的小阳春会如何,已成为上至决策层,下至普通购房者所关注的问题。
要回答2024年小阳春走势如何,首先要弄明白几个问题:
1、什么是楼市小阳春?
2、为什么2023年小阳春来得猛,去得也快?
3、2024年小阳春和2023年小阳春面临哪些不同环境?
一、什么是楼市小阳春?
小阳春原指立冬至小雪节令这段时间,在此期间一些果树会二次开花,呈现出好似春三月的暖和天气。而楼市小阳春,通常指每年春节过后的2-4月的一段销售旺季,这段时间成交量上行,与气温回升相吻合,因此得名。
不过小阳春的本质是,经历了1-2月的春节淡季之后,购房者遇到的第一个销售节点。这个节点相比春节及春节前,新房市场,开发商开始铺排一年的销售计划,推货增加、折扣开始释放,自然容易吸引客户。二手市场,之前盘点的客户在新的一年国家发展大计和政策刺激下,最后临门一脚促成成交。
所以,小阳春期间,成交往往是一年当中的一个小高峰,也几乎年年都有小阳春。只是不同年份小阳春持续的时间和冲击的高度有所不同而已。
二、为什么2023年小阳春来得猛,去得也快?
2023年2月(春节后第一个完整月)相比2022年3月(春节后第一个完整月),新房成交,上海增长7%,广州增长19%,哈尔滨增长65%,天津增长62%,武汉增长54%,等等。二手成交,深圳增长119%,上海增长50%,广州增长18%,合肥增长148%,西安增长58%,杭州增长57%,等等。
2023年小阳春较为猛烈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2022年底YQ防控放开,在经历几个月的阵痛之后,被挤压的需求遇到第一个集中释放的销售节点,大量购房需求呈现集中爆发。
2、国家以及地方层面对2023年全力拼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表态让百姓对经济、就业、收入的信心被提升,包括购房在内的消费意愿迸发。
3、国家再度表态支持房地产,“金融16条”“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房地产是支柱产业”等表态,让购房者对房地产又再度恢复信心。
会思考的人能发现,楼市的恢复源自于信心的恢复,而信心来自于各种表态所带来的预期。但实际上,市场大环境并没有根本性改变:
1、YQ防控放开后,虽带来大量积压需求释放,但市场真正被积压的卖一买一需求并没有得到释放的条件。2021年因为信贷政策收紧,放款周期被拉长,二手交易后收款往往需求半年以上,导致大量卖一买一被抑制。2022年因为市场不稳定,走势一波三折,业主卖房卖不起价,买房又不见实质优惠,再度推迟换房。2023年初首付比例、大城市限购政策等也未有本质改变,大量卖一买一需求依旧难以入市,市场注定不可持续。
2、决策层的各类表态带来的信心恢复来自于预期,但后续百姓实际感受到的就业、收入压力并未明显改善,预期就会迅速下滑,包括购房在内的消费意愿就会大幅缩减,再次过上“节衣缩食”的日子。
3、房企过度乐观,有涨价逼定客户动作,但并不见效。经历了2022年的降价潮后,房企原以为市场会迅速恢复,普遍地对2023年期望过高,开始收回折扣,力求2023年拟补回2022年因为降价而损失的利润,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在经历了近几年楼市的大起大落,客户对涨价逼定已经不再感冒。
基于以上种种判断,小编在2022年1月底就曾预判2023年会有小阳春,但之后只要经济表现不及预期,市场就难以持续,会迅速降温。
三、相比2023年,2024年小阳春有哪些不同点?
1、需求端,虽然并未实现直接大爆发,但在认房不认贷、降首付等一系列政策的促进下,卖一买一改善型需求有了置换的条件,银行放款加快、首付比例、房贷利率都是历史低位,置换成本降低,购房通道已经打开,当然购房意愿仍然较低。
2、过去一年,楼市持续在低位徘徊,消磨了绝大多数房企和二手小业主的耐心,对未来楼市预期开始持续低迷,相应的降价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二手市场,价格的下降,也为购房需求提供了相对更高的购买力。
3、不过,和2023年一样,当下经济形势依旧不容乐观,百姓就业、收入依旧面临压力,对未来信心不足,大宗消费的意愿不高。同时,不会因为各项表态、政策出台而对房地产有过高的预期。
四、2024年小阳春大猜想
预计今年小阳春高度不如去年,但小阳春后,热度会好于去年。
2024年虽然政策层面更加宽松,但经济面未有本质改观,就注定了小阳春不会有过高的热度。加之2023年因为YQ防疫放宽、政府层面的持续高调表态,让挤压几年的需求得到集中释放。所以大概率2024年小阳春不如2023年。
不过认房不认贷、首付比例等政策的出台,效果是持续性的,政策通道已经打开,货币政策更加宽松,楼市恢复虽慢但确实在缓慢上行,预计二三四季度市场会好于2023年。
预计二手房市场小阳春表现会好于新房市场。
新房市场当下面临几个核心问题:首先,由于高库存压力,开发商普遍以去库存、回笼资金为主要策略,相应的新货供应减少。其次,营销上依赖渠道,缺乏传统营销手段,没有宣传噱头。再其次,部分城市受限价政策制约,降价难以一步到位,价格上和二手房相比缺乏优势,更不用说新房面临的交付和暴雷问题。这就导致对普通客户而言,新房项目缺供应、缺营销活动,项目售楼部去过,样板间看过,在售的产品、价格也了解,完全没有再次到访的动力。
而对于二手市场而言,中介经纪人有更多的话术约客户看房,如找到更笋的房源,业主愿意再谈谈价等等。其次,认房不认贷、降首付等政策对二手市场的利好更大。因为政策首先利好置换客户,盘活二手。以广州为例,置换业主占总业主的比例大概在60%—70%左右,而业主置换后再购房,买二手房的比例高达70%。
此外,新房市场之前已普遍存在首付分期的情况,再降首付不会那么敏感了,但对于二手市场交易,除高评高贷等违规行为外,降首付的效果是更加直接的
预计一二线核心城市小阳春表现会好于三四线小城市。
当下楼市环境,在认房不认贷、降首付等一系列政策的刺激下,新激发出来的主要是卖一买一的需求。而不同能级城市客群是存在差异的,卖一买一需求主要集中在房价相对较高的核心一二线城市。正因为房价较高,才需要通过卖一买一来实现置换。而绝大多数三四线小城市,一方面卖一买一需求并不强烈(甚至有些是买一卖一),另一方面三四线城市从房价收入比的角度来看,购房压力并没有一二线核心城市大,但其对楼市信心的缺乏源自全国楼市以及核心大城市楼市的低迷。三四线城市普遍存在的改善需求的内心独白是:一二线核心城市房地产市场都这么惨,我这三四线小城市能好到哪里去,更不应该当下购房。
这也是为什么从2023年开始,楼市松绑政策逐渐扩展至一线城市的原因。从新房角度来看,一线城市房地产成交量占全国总数比例不足5%,但一线城市市场的好坏,却能极大地影响市场情绪。通过放松一线城市限购政策稳定市场,对全国房地产市场而言具有风向标意义,同时也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提升全国购房者对楼市的信心。
高性价比区域、项目会表现更好。
虽然楼市政策出了一轮又一轮,但仍然未扭转购房者对楼市的预期。购房者也不再吃涨价逼定的老套路。目前性价比是购房者“唯一”敏感点。比如西安某项目开盘去化96%,广州白云某项目首开成交超200套,都因为有较高的性价比支撑。当下市场并非没有客户,而是客户观望情绪浓厚,对价格敏感,货比三家是常态。
信融君认为:小阳春的分化其实也预示着未来楼市的分化。高能级城市与低能级城市的分化,普通住房和优质资产的分化,刚需保障性住房和改善性高端住房的分化,新房市场和二手房市场的分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