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怎么了

最近围绕万科这个标杆房企的各种消息满天飞。之所以这么受关注,首先是这家企业一直属于管理比较规范,也不乱跨行投资的企业,属于房产领域的优等生。也是最早喊活下去的口号的企业。无奈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现在这种局面的核心原因:一是债务规模过大,资产变现太慢;二是低估了市场的猛烈降杠杆的残忍程度。最近听到最多的一句就是,一个时代结束了!

一、险资发难是此次万科事件的导火索

险资债权人纷纷要求提前偿还债务使万科面临严峻的资金压力,也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据信融君了解:万科与部分险资债权人就债务延期进行的讨论未能达成共识,导致公司股价和债券价格近期双双下跌。险资逼债万科的真正动机是担心公司在优先偿还外债后,无力偿还内资债权人的全部债务。这一担忧加剧了内资债权人的不安全感,促使他们采取更激进的措施来保障自身权益。

为了缓解资金压力,万科积极与各大债权人展开谈判,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其中包括追加增信担保和抵押品,将非标债务转为更透明、流动性更强的公募债券等。然而,谈判进展并不顺利,参与谈判的险资机构已增加至多家,且高管领导级别也进一步提升,显示出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

二、国际评级机构火上浇油,加剧公司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万科所涉多个和保险公司的债务并没有具体的到期时间,但债权人可以根据某些条件要求提前偿还。这些条件包括评级下调等。事实上,国际知名评级机构穆迪将万科的投资信用评级下调至“垃圾级”,这无疑加剧了公司的资金困境,让险资更有口实去要求万科提前偿还债务。

尽管万科可以通过出售资产来筹措资金,但有头部险资人士认为其“处置资产不积极”。此外,深圳地铁和深圳相关监管部门目前还没有明确具体支持措施,这使得万科的资金困境更加严峻。专业机构认为:在此紧要关头,万科能否被归属为国有企业对其信用状况至关重要。

三、关键时刻,还需监管层更有力的支持

在此背景下,近日,一条“曝12家银行为万科筹资800亿”的消息登上热搜。据报道,这12家银行包括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和邮储银行等国有大行以及招行、中信、兴业、浦发、民生和平安等股份制银行。这一消息无疑为万科带来了一线生机,带动其股价和债券价格出现上涨。然而,银行方面的态度相对保守,实际筹资额度和条件仍有待进一步确认。

值得注意的是,在住建部部长倪虹的讲话中提到了对严重资不抵债、失去经营能力的房企将按照法治化、市场化的原则进行处理。这意味着万科等房企必须积极应对资金困境,寻求合理融资需求,以避免陷入更深的危机。

四、围绕万科的这次风风雨雨,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

1、大股东深铁集团不想再多掏钱了。之前深铁已经花了上百亿支持万科。已经尽力了,地主家也得留点余粮。之前说如遇极端情况会帮万科通过市场化法制化手段积极应对,没有说绝对托底。关键时刻能救自己的还得靠自己!

2、之前中行建行交行给万科的千亿授信,现在应该都已经用到极限了,授信归授信,没抵押物都等于空头支票。银行从来只是锦上添花,雪中送炭不符合放贷的风险理念!

3、险资是非标债务,可以理解为民间借贷。万一万科暴雷了,优先还银行和债券,这些非标债务搞不好连汤都没有。看看自己手里的债权到底是啥性质,做到心中有数!

4、现在险资提的条件,如果还有多余的抵押品,万科早就拿着跟银行要钱去了。增信,还要看大股东深铁愿不愿意帮担保。存疑!

5、这里面就一条,非标转标,算是险资最后的底线。就是你发个债券我买你的债券,你把非标的债还上。把民间借贷置换成债券。估计也没这么简单。还会有附加条件。否则抢债还是抢不过银行。

6、最后,这事说明:国家对待所谓的标杆房企,是给了充分的空间,同时还是保持了市场化的底线的。总的来说,前年恒大不可能、去年碧桂园不可能,今年大家都在关注万科到底可不可能。这个市场的底层逻辑早已生变,信融君之前的公众号文章不止一次的提到,过去金融牟定房地产的好日子结束了。过往的大水漫灌全面牛没有了,行业的相关方都需要在专业团队指导下制定自己的最优解。